疫情期间外籍骗术高明,华侨华人要熟知并远离“套路”
新冠肺炎疫情到现在已经持续了半年多的时间,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也正是因为这场疫情,也给不法分子带来了可乘之机更新了自己的骗术,让人防不胜防,不少华人因此遭受严重的损失,为此125签证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国外常见的骗术,望在国外的华侨华人同胞们不要上当,保护好个人财产。
骗术一:虚拟绑架
绑架的骗术是国内较为常见的,在疫情期间,很多诈骗人员翻新了诈骗技术,能够让受害者自愿被绑架,而留学生离家非常远,前段时间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警方说:
今年以来,共有8名住在澳大利亚悉尼的中国留学生成为了“虚拟绑架”案的受害人。在这些诈骗案中,犯罪分子共骗取超过300万澳元赎金,每起诈骗案赎金在2万到50万澳元之间不等。
这些骗子通常都是冒充身份告知对方涉嫌犯罪,诱导租用酒店房间隔绝自己,拍下自己被绑架的照片提供给家人,家人看到照片后因为距离就较远过于担心就很容易缴纳巨额赎金。曾经有一对中国父母为了救女儿,支付了200万澳币。
提醒:骗子的骗术不断翻新,要做到“不接电、不回拨、不透露、不恐慌、不沉默、不汇款、不糊涂,要报案”,避免落入诈骗分子的圈套,同时保持双向沟通,让留学生学会自我保护,如果觉察到孩子以各种理由要钱时,要警惕孩子已经被胁迫或诱导。
骗术二:代付机票
近日,有媒体报道了访美学者在网上通过所谓“票务代理”购买回国机票被骗的遭遇,具体过程是这样的:
李某某完成访问项目准备回国,因始终未买到机票,在微博上找到了一个自称是票务代理人的用户,以24000余元人民币的价格,通过对方公众号购票,付款之后,李莫等了大概四五个小时,仍没有收到出票信息,这才意识到已经受骗。
这是属于网络诈骗,最为过分的是一些诈骗分子,瞄准了侨胞们在国内的亲朋好友,6月初,有网友分享说:不法分子使用与侨胞本人近乎完全相同的头像和账户名,伪装成“高仿号”,通过社交软件联系其好友,以自己回国需要加急购买机票、只能使用国内银行付款为由请朋友帮忙代付。
这位网友差点信以为真,好在因为网络问题钱款一直没有转账成功,给了他冷静思考的时间,犯罪分子才没有得逞。
提醒:根据中国民航局要求,疫情期间国内航空公司对国际机票全部采取直销模式,可以关注“中国民航网”微信公众号并通过航空公司客服中心、官方网站、手机APP等渠道进行,购票承购后可以登录官方网站查询相关信息。
骗术三:当地银行发短信套取信息
近期,中国驻丹麦、阿联酋等国使领馆纷纷接到中国公民求助,反映遭遇诈骗,有不法分子冒充当地银行给领区侨胞发送短信,声称其账户将被冻结,需点击短信中所附链接提供身份信息并填写相关表格,侨胞按照指示操作后,存款被转走。
也有不法分子自称使领馆官员,谎称当事人有邮寄违禁品遭调查,信用卡被盗刷等,要求当事人向国内有关部门澄清、提供个人身份信息和银行账户、缴纳罚款,否则将面临严重后果。
提醒:无论何时中国驻外使领馆均不会以电话方式通知当事人领取包裹或通知有国内的案件需要处理,不会让当事人转接国内机关电话,更不会索要账户信息及密码、要求转账或汇款等。
骗术一直在不断的更新,只有大家都留心并且仔细辨别,就可以发现其中的漏洞,同时在遇到事情的时候仔细核实就能减少类似的情况发生,如果不慎被骗,要在第一时间向当地警方报案,及时将钱款冻结,同时联系驻外使馆也会得到一定的支持。